乐清大山里的珍珠----岭底乡

时间:2024-12-14 08:30:12


1

岭底---乐清最红的革命老区



岭底乡位于乐清市东北部山区,东与芙蓉镇相接,西与永嘉县依山相连,南临淡溪镇,北靠雁湖乡。境内有茂密的山林、清新的空气,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淳朴的民风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在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是浙南地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永乐抗日自卫游击总队就在这一带活动,开展游击战争,为革命事业做好卓越贡献,素有乐清“井冈山”之称。


走近岭底,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一方的红,这里山麓纵横,山高林密,易守难攻。这里流传着无数革命故事。在岭底最出名的当属位于泽基村的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这是乐清地区最早的抗日纪念馆,是乐清、温州乃至全省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抗日老兵志愿者协会的一员,我曾带着女儿和侄女数次前往。不止是自己对抗战时期的知识普及,也是让下一代的孩子更好的记住这一段历史,对无数抗战中牺牲的先烈们的缅怀。每每看着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青春谱写出我们的今天的先烈们肃然起敬。


说到抗日战争,这里不得不提到岭底人儒妇皆知的一个人---“周司令”。周司令即周丕振于1917年11月出生在乐清县山面乡(现岭底乡)泽基村。泽基村地处乐清、永嘉两县边界中段,村庄周围山连山,峰连峰。高山峻岭的环境,使他逐步磨炼成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勇于斗争的性格。周丕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长期坚守括苍游击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曾任括苍游击支队支队长,浙江省军区司令部顾问等职。早在20世纪40年代,周丕振在括苍地区打游击时,已是一位名扬四方的传奇式英雄,令敌人闻风丧胆。


2017年11月13日时值纪念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成立70周年和周丕振同志诞辰100周年——周丕振故居经过近4个月的修缮,正式揭牌。其故居在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后侧,从纪念馆后门出来即可到,里面有岭底的抗战史,乡村振兴示范厅及周丕振生平等。


在这里,有许多传奇,有许多故事,听着“堂妈救游击队员”、“英雄两兄弟”等故事,让人感受到那段烽火岁月所带来的印记,那些出身平凡却为了一个理想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写就了我们今天的安定康平,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天空那团火焰,点亮五星红旗下的和平富强。


岭底,就是一曲英雄的青春诗歌,青春其实会有无限闪光的理想,每个人都会留下那么一段青春的记忆,如今这烈火般纯真的感情记忆里,那些在战火中用自己的青春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走出的英雄们,他们把青春谱写的那么轰轰烈烈,他们的声音响彻山谷。植入岭底的每一寸热土。


2

岭底----乐清最该带她去的的地方



岭底一颗高山上的明珠,东南西北无论你从那个方向进入,都得走上一段蜿蜒的绕山公路,犹如世外桃源。这里山峦俊美,峡峪幽静,果木成林,其水果等土特产闻名山外。


一路走来,其村落多半在峡谷盆地或半山,一座座村落如同散落在人间的珍珠。她如一个南方的姑娘般婉约,亭亭玉立不食人间烟火,将自深深的藏在山闺间。她没有喧嚣,没有人流如织,有的是大山的灵韵,静静的只剩下春暖花开,待你给每一座山取一个名字。她那么婀娜,温婉的秋风里一殷落红飘落谁指间。那么,如果你爱她,请带她去岭底。


挽着她的手儿,从临山驿道一路走来,仰望冥冥天空,风烟俱净,澄澈得如一汪清泉。渗漫在岁月中的溪流中。山花野果依山势垂挂在路边,一袭轻烟淡水的女子在那自拍、远远的笑声已入身后,这里的女子因了江南的湿润气候,肤如雪凝,伊人如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蹙。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丽脱俗。江南女子缓缓走在乡村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细雨蒙蒙湿丁香,倘若撑一柄油纸伞,沿着雨巷翩跹而过,“一抹烟林屏样展,轻花岸柳无边”,雨香袅袅入珠帘,清影如梦。


这里春日草长莺飞,桃红轻染,虫燕呢喃,春透帘栊。夏日轻解罗裳,独坐谭边,枇杷杨梅,淡笑浅吟,娇花照水。秋日丝雨梧桐,清秋飞雁,淡菊飘香,悠然东篱下。冬日雪依翡翠,千树珍珠。伊人似雪,翩然娇纯。在如此婀娜婉转,古、秀、精、雅的景致中。


岭底如同一副水墨长卷,百媚种种写不完,千色点点画不尽。她在淡淡的果香中浅笑,若蝶轻舞于百花之中,而你何时带她回……


3

岭底---乐清周末最佳休闲地



这里大概是节假日乐清最不拥堵的地方,处大山深处的岭底,风景宜人,空气清新,不但有红色旅游,山水飞瀑,民宿农家,更是果木成林。虽在大山深处却也四通八达,可通毗邻的永嘉也可循雁湖去往雁荡山。通芙蓉至清江、虹桥(珍上线)此路线是岭底十几年以前通往外乡最常走的路线。每每乡人外出谋生创业、孩子外出求学皆走此道。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发展 政府的规划现有多条公路可出入岭底。如雁南公路经珍上线,淡下线、乐北线、乐柳线都可经白岭线到达岭底。我有幸以上路线都曾走过。被这一路的风光和周边村落所深深吸引。


玩在岭底



因为我原来长居于北白象镇,所以这里特别推荐的一条路线是柳市、白象片区的可走乐柳线从白石的中雁景区始到达岭底乡一路有十余个休息点和观景平台,每一处都风光独秀,(龙山湖休息点、双秦休息点、仙境观景平台、城北灵山露营点、凌云阁观景平台、陈坦休息点、章山休息点、梅溪生态园、碧湖观景平台正在修:修葺中、屿山休息点)此路线一为车流小不路阻,再者此条路线风景怡然,自然气息凝厚,时有碧波一池,时梯田叠起,时飞瀑遥挂,时云山雾绕,山路曲曲折折。一路春时远山如黛,秋时红叶飞舞。最是适合周末出行解乏之处,带上家人或三五好友一路到岭底。另外此路线路况尚好,非常适合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下道谷底便到乐清绅方火车站附近(此站距离岭底约15-20分钟车程)。沿途经状元故里梅溪,淡溪水库附近有永嘉四灵翁卷纪念馆所在地埭头村及枫林,天露谷、清代旌节牌坊等名胜。


绕过碧波轻荡的淡溪水库沿之字形公路几分钟便到岭底界,屿山休息点首当其冲,这里亭宇长廊相对应,小渠流水互成景。观景平台设计在一处独立的岩体上,竹林崖树相对成趣,瀑布岩石异常雄拔。雨季时节,瀑布一倾而下,飞起的水雾弥漫正个山谷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过山顶隧道既是岭底乡政府所在地南充村,典型的峡谷式村落,两面青山相对夹,村庄依山沿水而建,其选址具有徽州风韵。这里是岭底行政中心位置,方便众多驴友补给。下方村落是仰后村和夏林头村其特色在于满山果林。夏林头村原是岭底乡的门户,其地理位置极像一座山寨,村头山高陡峭没通公路时这里不禁让人想到李白的《蜀道难》“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仰后村与夏林头一溪之隔相对而立但谷深却有数十米,溪上新旧两桥上下而建,形成独特的桥上桥,加上倒映在水中双桥变四影之横趣,是摄影爱好者拍照之佳境。仰后背靠白龙山山脉(属括苍山脉)整片山体居然没有特别凸起之处犹如一条盘卧歇息的祥龙身躯。此山有条古驿道可通往道教第三圣地白龙山,吾徒步此道时曾见过有多个户外俱乐部留下标记。


南充再往里的村落几乎都是高山村落,这里有古韵深远的“红枫古道”有温州乃至全省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有湖边林姓聚集地湖上垟妙趣横生、清凉刺激的峡谷漂流,有乐清最古老的古树900余年的柳杉和清乾隆年间的百岁坊。有原永嘉辖后归乐清的剑岩。有传说中住着的黄龙三太子的竹龙岙,(关于竹龙岙我在<白龙山游记>篇中有做详述:据传当时竹龙岙的黄龙三太子其实与白龙山白龙圣,母虹桥长山叶氏乌龙圣母齐名,上述二龙母与龙太子均受皇帝敕封,传说都历近千年,其居处均成为后人前往祈雨之圣地。县东四都人一旦祈雨时,均要到岭底竹龙岙龙潭处,这和王十朋(四都人,系南宋状元)小时曾在该潭边苦读,有竹龙化人长时陪读显圣传说有关。其所祈之神名为黄龙三太子,故若遇黄头颈之鱼(或他物)便以为三太子现身。据说此处祈雨一旦告成,便会在三日内风雨交加,其势凶猛,令人惧怕,所以非万不得已,不到此祈雨。)还有九龙村的高山生态茶园,张庄蓝莓基地等等,皆引人入胜,流连忘返。岭底就是乐清镶在大山里的珍珠,远看无华近看多彩。


吃在岭底



岭底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故这里的吃基本跟山有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无添加健康食品,都说山里人淳朴,加上这里古时候交通闭塞,所以村人只能靠山吃山,通过种植各种农作物来解决温饱问题。在漫长的岁月轮回下,智慧的岭底人通过自己的农作物变作美食的故事很多,现在不妨对岭底的美食做个分享。


岭底最出名的莫过于杨梅与枇杷两大重头彩,这里的杨梅、枇杷漫山遍野,岭底的果实通常比周边地区的果实成熟较晚些,这个其一是气候问题、另外就是这里的水果不人工催熟。杨梅、枇杷村人不光鲜买,还会制成罐头,再留一部分通过复杂的工序制成杨梅干,这类食品因为近年来名声在外已不愁销路。


红薯,闵浙一带是我国最早种植的红薯的区域,据传明万历年间引入中国,但红薯一名早在宋朝苏轼的《和陶酬刘柴桑》的诗句中就有出现“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郭沫若《满江红·纪念番薯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就有写到”三百七十年转瞬,十多亿担总产额。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红薯的传入为山多田少的闵浙一带的山区极大的解决了粮荒。所以岭底的红薯也成了当时的一道主食,因山高阳光充足这里的红薯特别甘甜,后来人们把红薯制成红薯粉,红薯干更便于保存。特别是岭底的红薯干制法独特甘甜可口成为一种时下流行的休闲食品。与杨梅干一样热销。


鹅头颈,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称它为“中国披萨”。咋一听这是一道荤菜,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一道素菜,而非真正的鹅的颈部。是一道以红薯粉加各种菜丁搅拌成面糊入油热煎而成。据传鹅头颈在当地还有一个民间故事。 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山老区的人家最怕亲戚上门,因为没有好东西款待。但是怕什么来什么,一天,一户人家里来了亲戚,主妇开谷仓看米缸,什么都没有,只找到一些自家磨制的番薯粉。心灵手巧的主妇把番薯粉兑水匀开,又加入花生、胡萝卜丁、黄豆等配料搅成面糊,再入油热煎,煎至两面微微焦黄,起锅切盘上桌,亲眷夹筷一尝,直觉外焦里嫩,鲜香可口,大呼好吃,忙问主妇菜名。主妇灵机一动,想起入镬煎制的时候,香气四溢,家里的孩子一个个趴在灶台边上伸长脖颈垂涎欲滴,像是一只只长脖颈的鹅。就说,这叫鹅头颈。于是这道菜连名一起就传了下来。到了岭底一定要去农家尝尝这道“中国披萨”方不虚此行哦。


在这里不光有美景还有美食,近年来除枇杷、杨梅外还有蓝莓基地、猕猴桃、高山云雾茶等种植。山上野果野菜草药时能见到。这里的农家乐也很地道,如果你想购买地道的山货红薯面、红薯干、杨梅干等都很纯正,这里的山货通常是村民用原生态纯手工制作而成以往都是留作自己家食用的,所以这类山货村民家几乎家家都有。


这季节或许你就站在岭底的某个山头,正作深呼吸,你可以忘情远眺,你可以任性自拍,你可以看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你可以抛开一切烦心琐事对着大山高喊我来了---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