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钟了解咖啡树:
咖啡为茜草科 (Rubiaceae) 咖啡属植物,有 103 个种,生产中通常所指的咖啡为其中的 3 个种:小粒种 (Arabica)、中粒种 (Canephora)、大粒种 (Liberica )。商业性栽培的主要为小粒种和中粒种 ,目前小粒种约占栽培面积的 60%, 中粒种约占栽培面积的 40%。我国主要种植的是小粒种咖啡,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栽培种,不同咖啡品种的品质、产量、抗病性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1947 年,法国植物学家 Chevalier等人完成咖啡物种的系统分类,分属于 4 个组,即真咖啡(Eucoffea)组 24 个种;马达加斯加咖啡(Mascarocoffea)组 18 个种;巴拉咖啡(Paracoffea)组13 个种;白咖啡(Argocoffea)组 11 个种,共 66 个种。Davis 等人依据分子学及形态学将咖啡属分为咖啡亚属(95 个)及巴拉咖啡属(8 个),共 103 个种,这些品种遍布非洲,有的已经濒临灭绝。目前这种分类法被广泛使用。我们通常所说的咖啡为其中的 3 个种,即:小粒种 (Arabica)、中粒种 (Canephora)、大粒种 (Liberica)。它们就是商业种植的三大咖啡种类。

小粒种咖啡 (Arabica) 又称阿拉比卡咖啡,因其株形和叶片较小而得名。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小乔木或灌木,株形矮 (4~6m),叶小,气味香醇,品质较好,但易感咖啡叶锈病,易受天牛危害。染色体为异源四倍体自花授粉,实生后代遗传性状变异性小,但约有 5% 的自然变异率,可采用种子繁殖,有紫叶型、柳叶型、厚叶型、高杆型等多种类型。多分布于高海拔地区,较耐寒和耐旱,是我国云南咖啡产区的主栽品种,主要的栽培种群有:铁皮卡种群(Typical-Type)、波邦种群(Bourbon-Type)、卡蒂莫种群(Catimor-Type)及萨切莫种群Sarchimor-Type)。

中粒种咖啡 (Canephora),又称罗布斯塔咖啡,因其株形和叶片中等而得名。原产于刚果热带雨林地区,小乔木或大灌木,株高中等 (5~8m),叶大小中等,味浓香,但刺激性强,品质中等,抗咖啡叶锈病,不易受天牛危害。染色体为二倍体 (2n=22),异花授粉,实生后代遗传性状变异性大。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区,喜高温、不耐强光、不耐寒和干旱,是我国海南咖啡产区的主栽品种。

大粒种咖啡(Liberica),又称利比里亚咖啡,因其株形和叶片较大而得名。原产于利比里亚热带雨林地区,小乔木或大灌木,株形高大 (6~10m) ,叶大,味浓烈,刺激性强,品质最差,易感咖啡叶锈病,染色体为二倍体 ( 2n=22),异花授粉,实生后代遗传性状变异性大。多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区,喜高温、耐强光和耐旱、抗寒中等,目前仅作为资源保存或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