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讲解(流传千古的四句经典)

时间:2024-09-06 09:45:08


再次说明一下,空有都是心的妙用。

两者合起来,能见到真实的,活泼泼的,完整的心。


《心经》第二段: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段,接第一段的五蕴皆空,讲为何五蕴皆空。

舍利子”:前面说过,《心经》是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说法。观自在菩萨称呼舍利弗为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四句千古经典,意象精妙。

前两句,从二元说一元,后两句,从一元说无二。

在心中还原了一个空和色,这两者关系的意像。

空是体,色是用。

色,空,是一体二名。

色,空,是相用二元,二元分别的名用。

色,空,是体性一元,一体作用。


”:为色蕴,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一。

“色蕴”,指世界万物进入心中呈现出来的样子。一个人眼见到颜色。引申为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的事物之相。包括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觉,意想,得到的心中之物。

也有人说,色是物体本身。这错乱了物本身和物认知,这两者有分别。如果说物本身是虚幻,那显然,就把自己当成电子游戏里的虚幻主角了。这和真实人活着是不一样的。

色是认知的物。

人以色去认知万物。

色不能离心,离心则不能识物。

”:是空有,空性,空相。

色的这个性,是空性。

就好像镜子中,照出的大象的影像,不是实有的大象本体。

不异”:无不同。甲不异乙,说甲乙两名,甲为主,乙为客。主客无不同,所谓不同,是名不同。无不同,性根相同。

就好比,若说甲乙两名,两名性根相同。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非(色异于空),

非(空异于色),

非(色空相异)。

非(色不同于空),

非(空不同于色),

非(色空相不同)。

色同于空,

空同于色,

色空相同。


色蕴和空性,虽然是两个名,但是两者无不同,无分别,无二物。

就好比镜子中空相和镜中影,无不同。


即是”,甲即是乙,甲乙是一。

”,有说是老虎是动物的是。也有说,是是此的意思。不影响理解。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蕴和空性是一体。

色蕴就是此空性。

空性就是此色蕴。

就好比食物和能吃的性用。说食物,就是能吃的东西。说能吃的东西,就是食物。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四句合起来说:

色蕴和空性,二者不相离。

色空不二,有色蕴,即是有空性。有空性,即是有色蕴。

没有无空性的色蕴,也没有无色蕴的空性。

色蕴和空性,二者是一体。

就好波浪和海水。

就相当于说,

波浪和海水无不同,海水和波浪无不同。

海水就是波浪,波浪就是海水。


”,是受蕴。是人见色蕴后,对事境的感受,比如苦,乐,不苦不乐。看到一只老虎,觉得心中恐惧。

”,是想蕴。是人见色蕴后,心内所想。欲。见到一只老虎,想从老虎处逃走。

”,是行蕴。是人见色蕴后,身之行。见到一只老虎,转身从老虎身边跑走了。

”,是识蕴。是对事境,事物的分别,辨识。知事境分别。见了老虎,要快跑,见了兔子,不用跑。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都和色蕴一样。

重复色和空的说法,代入一个公式:

A不异空,空不异A。A即是空,空即是A。

把受,想,行,识,代入A,都是和色一样。

所以,五蕴皆空。


也就是,心中一切,都是心中所造的影。

心像镜子一样,心中一切,都像是镜中影像。就好比手机中的大象图片,不是大象真实真有。


这一段整体来说,主要阐述了五蕴皆空。

先说色蕴为何空,得出色空不二,色空一体。其他四蕴,也和色蕴一样。


这一段的的大意是:

色蕴和空,并无不同,空和色蕴并无不同。

色蕴就是空,空就是色蕴。

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和色蕴一样。

所以,五蕴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