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备司令部是什么机构?“警备区”是什么级别?司令是什么军衔?

时间:2024-08-03 10:30:05

警备区的诞生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与我国军队建制中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军分区”之间又有着职能交叉、名称转换的关联。

二者的级别不同:不同于军分区通常是师级,警备区的等级情况要复杂得多,不但有师级、军级,甚至还出现过兵团级的例证。

至于“司令是什么军衔”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逻辑错误的,“司令”并不是一个唯一确定的职务:可能指团长,也可能指师长,那么自然也无法对应某个确定的军衔。

军衔的确定,通常以担任的具体职务为参考来决定。

警备区诞生的大背景

在国防、军事相关的新闻报道中,“警备区”、“警备司令”之类的名词常常出现。

一些与新闻事件相连的名称例如南京、三沙等警备区更是引人瞩目,这些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样的含义?它们与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建立、编制调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理清“警备区”这个概念,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军队建制中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军分区”。

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涵盖范围,随着局势和具体情况的变化、其各自职能也出现过交叉重叠的情况,一些特定情况下,也会出现“某某军分区改为某某警备区”的情况。

早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根据地、解放区建立起来的机构都曾经使用过“警备区”、“警备司令部”等称谓。但当时的机构和名称仍较为零散,不具备统一规划的正规性。

这些称谓和机构的正规化、系统化,基本是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同步完成的。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际国内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摆在人民军队面前的最大任务和本质要求也面临历史性的调整。

老一辈革命家对此多有著述,认为应该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强大统一军队,才能更好为人民服务。

针对当时军队中存在的规模过大、兵种单一、机构不全、编制不统一等等问题,军队很快就迎来了精简整编的行动。

聂荣臻元帅曾经回忆,解放军的编制方案参考了许多国家的案例,最终确定为以师为基本单位、保持军的指挥机构,兵团和野战军的机构则予取消。

在中央军委颁布的“暂行编制表”中,确定了被称为“三三制”的制度,以军、师为建制统一归一级军区、二级军区和个别三级军区领导。

而三级军区的下一级机构,就是军分区。最初设立的军分区共有192个,1952年调整为203个。其中,一级军区与野战军同级、二级军区为兵团级、三级军区为军级、军分区为师级。

而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出于增强城市警备能力、便利野战部队机动的目标,中央军委决定各省各自治区的机关所在城市和以及部分特定重要城市(例如重庆、鞍山、青岛、湛江等),如有需要均可设置警备区。

在那些不设有警备区的城市,同样有必要的警备工作需要处理。这块事件通常由当地军分区或者市人武部负责,这些机构在对外场合也可以“挂警备区牌子”。

从定义的角度来说,警备区在设立之初的目标和用途便是为了确保军队对重要城市或者战略要地的警卫和守备。

警备区通常包括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机关,负责的工作除了城市守备之外,还有民兵、兵役、动员方面的工作。

二者区别与沿革

大致以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分界线,此前军分区与警备区的划分是较为明晰的。

军分区对应地区、盟、自治州或地级市等等行政级别,代表在此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而出于实际需要,在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则被称为警备区。

两者之间的定位不同,承担的职责也有所区分:

首先是任务不同。军分区的职责包括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和预备役等领域工作;警备区则主要承担警卫、守备工作,并有协同地方维持治安的任务。

其次是等级有别。军分区的等级通常是师级;警备区的等级情况则复杂得多,不但有师级、军级,甚至还出现过兵团级的例证。

最后,两者的编制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军分区是不带部队的,编成也比较简单;警备区则往往由部队改编而成,特别是那些担负重要城市、战略要地任务的警备区,均自带一定规模的警卫和守备部队。

旅大警备区是一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它由第三兵团改编而来,级别为兵团级,下辖正军级的外长山守备区及守备师等部队。

也有一些城市的警备区由陆军师兼管,例如当时的杭州警备区。

此后,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经历了若干次体制编制调整,军分区与警备区机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不同而随之变化。

例如1985年调整后,地区军分区和地级市军分区同驻一城市的,地区则称“军分区”,市称“警备区”。

到了2003年,中央军委再次针对这两类机构作出调整,明确:在未编军分区的省会城市组建警备区。

后来,警备区的数量较最初有所增加,警备区除增加了警备纠察的职能外,与军分区的职能任务和编制则呈现出一种逐步接近趋同的态势。

警备区的现状与动向

根据官方信息显示,如果以2012年7月为截至时间线,中国现有的警备区分为两种类型和等级——现有三个直辖市均有自己的警备区,级别为正军级,隶属战区建制;

而27个省会城市、3个计划单列市和9个地级市则各自拥有对应的正师级警备区,与军分区平级,隶属省军区建制。

2004年,原来的江苏省南京军分区曾经更名为“南京警备区”。但更名前后,其隶属关系、领导关系等并未发生改变。

近年来,在新闻领域较为引人注目的警备区无疑是海南省三沙警备区。自2012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同意之后,三沙警备区设立于永兴岛。其后,该警备区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等等也逐步到位。

三沙警备区的主要职责包括:辖区内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城市警备、抢险救灾支援以及指挥民兵和预备役部队遂行军事行动任务等工作。

级别方面,它与此前设置的其他地级市军分区、警备区一样,为正师级单位,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兼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

三沙警备区组建之后,也引来了国际舆论的关注和评论。日本有看法认为,这个警备区的设立是“中国发出的警报”,并认为这意味着打击范围将会覆盖争议海域。

但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曾对媒体披露其分析,认为三沙警备区的设立虽然不乏“兵家要地” 的意味,但是会更多发挥前线指挥所的角色,这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作战力量大幅增加。

2023年8月上旬,由于大清河出现高水位险情,为了保护堤坝,天津警备区便组织了所属官兵增援大清河防汛一线,与当地民兵并肩决战洪水、完成抗洪救灾任务。这就是体现警备区职责所在的一个鲜明例子。

“司令”是什么军衔?

至于在军队建制中常见的“司令”,实际上是“司令员”的简称。这是对某个军事单位最高负责人的称呼,字面意义上就是指负责发令指挥的人。

“司令员”本身并不指向某个具体职务,而是视对应军事单位的级别、规模而发生变化。譬如指向一个团,那么其司令员就是团长,指向一个师,自然就是指师长。

警备区作为一个军事单位,也必须配备负责指挥的机构和人员,其名称为警备司令部。定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驻地设置,以便执行其警备勤务工作的机构。

负责对警备相关的工作和任务进行领导,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当地驻军,过往的军队也同样被包括在内。

如前文所述,警备区的级别情况较为多样,有师级、军级,也有兵团级。这三类警备区的司令员级别也分别对应为正师级、正军级,以及正大军区级,他们都可以被称为“司令”,但他们的级别并不相同。

由上可知,“司令是什么军衔”本身是一个不可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因为它混淆了军衔、职务与级别之间的关系,“司令”本身并不能指向一个确定的职务(团长和师长都可能是司令),它本身也并不是军衔体系中的任何一种。

中国的军衔

在我国的军队体系中,身处军队的现役军人可以按身份区别划分为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和士兵四种。其中与军衔、职务与级别三者关系关联较大的一类身份为军官,因此讨论得较多的也是军官,但实际上军衔并非军官独有。

我国现行军衔制度中,军官军衔共分为三等十级——尉官(少尉、中尉、上尉);校官(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将官(少将、中将、上将)。

这是按照军衔从低到高来进行排列的,其中少尉是军官军衔的最低一级,上将是军官军衔的最高一级。

军士与义务兵同样也有军衔序列规定,其中军士军衔设三等七衔:军士长分为一二三级、上士分为一二级,中士、下士又通常被合称为“初级军士”。

义务兵军衔可以分为上等兵和列兵。

军衔本身是一种表明身份、区分等级的制度,同时也代表了党和国家给予的地位和荣誉。

军衔、职务与级别

军衔、职务、级别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可以互相推算的关联,但并非简单对应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位军人的职务被视为最基准的决定条件,职务决定其级别,级别进而决定其军衔。

例如某人被称为“上校团长”,那么首先其人职务是团长,对应的级别为正团级,最后“上校”则是获得的军衔。

一句话,军官的级别靠什么来确定?就是视一名军官担任的职务来决定。在军队体系中,一名军官担任什么职务,一旦这一点确定下来,那么其人的级别也就确定下来了,不存在什么模糊不清之处。

一些常见的例子:连长和指导员即为正连级军官,团长和团政委为正团级军官;副师长、师副政委、师参谋长、师政治部主任是副师级军官,集团军的副军长、军副政委、军参谋长是副军级军官,集团军的军长和军政委是正军级军官。

军官应该佩戴何种军衔,是由其人级别来决定的。比如说正连级军官佩戴上尉军衔,副团级军官佩戴中校军衔,正团级军官佩戴上校军衔,正军级军官佩戴少将军衔,正战区级军官佩戴上将军衔。

新的军官等级制度

2021年初,国防部发布了新的军官等级制度,对军官等级设置作出重大改革——由基于职务等级调整为基于军衔等级。

军衔仍设“三等十衔”,但强调军衔等级主导军官等级管理基本秩序,并以岗位职务层级辅助调节军官晋升任用次序和领导指挥关系。根据单位等级和军官职务等级,调整建立军官岗位职务编制序列,相应明确岗位职务层级与军衔等级的对应关系。

这一调整,被认为是让军衔回归本质属性、居于主导地位。

由于军队制度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较为遥远,不少人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将职务和级别混为一谈、区别不清。比如“正师级军官”,有的人看到这几个字,会想当然地认为师长就是正师级、正师级就是师长。

这种理解显然不准确,而且容易引发更多的歧义。师长确实是正师级没错,但正师级军官可不只有师长这一种情况,还包括师政委、集团军副参谋长和政治部副主任、省级武警总队的副司令员和副政委等等。

由此看出军官的职务和级别,是明显不同的。可以这么说,如果某个职务属于某个级别,那么该级别所包含的军官,就不止某个职务。

比如上文提到的团长是正团级军官,但是正团级军官就不止团长这一种了,而是包含了团长在内的全部正团级。

我军军官的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正排级、副连级、正连级、副营级、正营级、副团级、正团级(副旅级)、副师级(正旅级)、正师级、副军级、正军级、副大军区级、正大军区级、军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