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何喜欢写志怪传奇类小说)

时间:2024-10-01 09:30:12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属于志怪传奇类小说。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这位杰出文学家,为何特别喜欢写志怪传奇类小说呢?他作品的影响力到底怎样呢?

下面就来详细分解。

  1. 五十年的科举,都以失败告终

公元1640年,蒲松龄出生于山东淄川县的一户没落的商人家庭,父亲蒲盘也是读书之人,但在科举上未取得任何功名,之后为养家糊口才走上了经商这条道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蒲盘便放弃经商,回到故乡买田置业。蒲松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及家庭情况下出生的。

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之下,年仅五六岁的蒲松龄开始跟随父亲研读儒家经典书籍,父亲也寄希望于儿子身上,希望其完成自己所未能完成的科举及第的梦想。而年少的蒲松龄聪明好学,遍读儒家经典;且思维敏捷,文笔也是非常了得,颇受当地文人称赞。

蒲松龄的好名声传到了未来岳父家中,拥有老秀才身份的岳父,非常满意蒲家的书香门风,就把女儿嫁给了当时一贫如洗的蒲松龄。从此,蒲松龄一辈子都在拼命参加科考,目的既是满足父亲的希望,也是为了报答岳父、妻子的恩情。

但是,自从公元1658年(顺治十五年),19岁的蒲松龄顺利了拿到了童生试的,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第一名后,之后接连考了44年,最后蒲松龄连一个举人也没有考上,更不用说状元之类的顶级试了。一直到了71岁,朝廷念其这份坚持科举之心,按照惯例给他补了一个身份:岁贡生。遗憾的是,享受这份待遇的蒲松龄在四年后就去世了。

  1. 转移志向,开始写志怪传奇类小说

在第一次参加乡试失败的两年后,自认才学贯通古今的蒲松龄很受打击,郁郁不得志。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年仅23岁的蒲松龄找到了人生的又一大追求,他立志要写一部纪录天地间所有奇闻异事的书籍。

蒲松龄运用多种途径方式,收集各种奇闻异事,通过写作的形式把它们全部记录下来。据说,他常在自己家门前摆一茶食摊,以吸引过往顾客,只要能说出民间的奇闻异事,他就可以免除顾客的茶食钱。然后每天晚上回家及时整理成文。

因为蒲松龄出生于没落的商人家庭,父亲逝世后,蒲松龄只分到了三间房屋和二十多亩薄田,加上子女众多的缘故,一家生活颇为艰难,所以,他不得不以教书为业,以此补贴家用。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蒲松龄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断写着这部日后名为《聊斋志异》的短篇志怪文言小说集。生活的艰苦没有打消蒲松龄写作的信念,好友的不理解依旧阻挡不了其创作的执念。

最终,蒲松龄顶住了来自生活、好友、社会等多方压力,坚持完成了自己创作《聊斋志异》的想法,大约在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前后,他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初稿,并集结成书,定名为《聊斋志异》。

在此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这本书多有增补。大致在公元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左右,该书最终完成。全书一共由491个大大小小的文言短篇小说构成,字数多达四十余万字。

  1. 《聊斋志异》有何国内外影响力?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到:蒲松龄之所以特别喜欢写志怪传奇类小说,是由于他长年科举考试失利,胸中的满腔热情无法得到宣泄,就转向以写志怪传奇类小说的方式,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腐朽科举制度的抨击。

但是,蒲松龄的志怪传奇类小说,不仅仅只是描写妖魔鬼怪、吓人的事件,而是有其鲜明的特点。比如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虽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其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

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是信其为实有,“明神道之不诬”;唐人写怪异故事是“假幻设以自见”,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而少现实内容和意蕴。

可蒲松龄则摆脱了“明神道”的观念,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小说和后来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诸如人死为鬼,幽明相通;物老成精,能化人形;得道成仙、为神,能给人以祸福等,进行文学创作,虚构出诡谲瑰丽的故事,来针砭现实,抒发忧愤,表达个人的感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

再如在志怪类小说的艺术方面,《聊斋志异》也有很多创新,充分发挥了真幻相生、虚实互渗的艺术潜能力,呈现出情节结构模式的多样化。有的以情节曲折取胜,极尽起伏跌宕之能事,有的不以故事取胜,或重在刻划人物性格,或重在叙写一个内蕴深沉的场面,或重在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在叙事中,虽然基本上采用全知观点,但却多用虚笔、伏笔,制造悬念,甚至含糊其辞,造成一种扑朔迷离的情趣,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许多篇章的花妖狐鬼不仅多具人情,而且富有诗人气质,以诗句表情达意,有的故事的构成便含有诗歌意蕴,有的景物描写极富诗情画意,再加上叙述语言雅洁隽永,《聊斋志异》便呈现出浓淡不同的诗化倾向。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蒲松龄堪称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之圣手。自从《聊斋志异》刊行后,就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且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