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爱说一句歇后语:韭菜炒豆腐——“一青二白”。其实,成语应该为“一清二白”四个字,其“清”是清澈透明的意思,比喻一个人做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廉洁正直,一尘不染。
一般而言,一个成语的产生都是有典故的。“一清二白”这个词语的典故,就出自今天的成都市青白江区(上了一点年纪的青白江区人,大概都知道,青白江区的地域行政名,就是来自一条叫清白江的河流)。据说北宋嘉祐(大约为1058年)年间,赵抃到成都赴任,当时他轻车简行,只带了一位随从人员,牵了一匹马,马上的行囊中有一架琴和一只白鹤。赵抃在渡过清白江时,见这河中流水清澈见底,掬水可饮,于是触景生情,借水立志,脱口而出:“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该君言出必行,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两袖清风,不忘初心,一生如此。于是,历史不仅铭记住了一个老百姓喜爱的好官,还为我们诞生了一个非常清新的成语。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在《宋史》中,赵抃是与包拯齐名的一代名臣,被誉为“铁面御史”。赵抃这个人出生贫困家庭,即便后来他当了官,也没什么官架子,始终为人平和,处处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他曾作诗云:“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阿村赵四郎。”可见,赵抃这个人是多么地接地气。
赵抃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副宰相)。赵抃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治家产”,一家人一直过着非常俭仆的生活。他平时的膳食以蔬菜为主,遇到客人来访什么的,不得已就添一碗肉。像他这种级别的官员,放在历朝历代,都是绝对的为官之楷模。苏轼曾写诗云:“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谁知默鼓无弦曲,时向珠宫舞幻仙。”可见,此君确实是清白为人,真心干事,无愧于老百姓最喜爱父母官的称号。
民间还有一种传说——铁面赵抃,夜必告天。据说赵抃每天忙完各种公务,虽然非常辛苦,但他到了晚上,还得焚香拜天,往往是口中念念有词,好像是在跟老天爷对话。于是,他身边人就好奇地问赵抃:“你是不是在跟天上的神仙密告?”赵抃不好意思地莞尔一笑,坦诚地说:“我哪是跟神仙密告啊。我是心无旁骛地将自己白天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在心里过上一遍,借以检点反思,考察这一天的得失”。与赵抃同朝为官的老庚——宰相韩琦曾由衷地称赞赵抃说:“赵抃真是世人表率,我也赶不上。”
赵抃的故事,在成都地区流传很广,各种各样的传说都有。一方面是因为赵抃几次到成都地区任职,他勤政廉洁,几乎跑遍了成都的山山水水;另一方面是赵抃确实非常亲近百姓,政绩突出,深得民心,为成都创造了“中和之政”,口碑永流传。2018,青白江区倾力打造的以赵抃“清白为官、清白做人”为主题的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赢得观众一致好评。该话剧为新时代的廉政文化建设注入了一股清流,也再次掀起了蜀地的赵抃热。